1941年,第16旅在蘇南溧陽縣塘馬進行刺殺比賽。資料圖片
1941年七八月間,新四軍第6師第16旅在旅長羅忠毅、政委廖海濤率領下,接連打下蒲干、西旸、郭莊廟、直溪橋等28個日偽據(jù)點,給日偽軍以重創(chuàng)。日軍一時無力重建被摧毀的據(jù)點,隨即集中優(yōu)勢兵力奔襲塘馬村,企圖攻擊第16旅旅部和蘇南黨政機關。
塘馬村,位于溧陽縣城西北約15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帶,有百余戶人家。這里北距日軍侵占的溧武路、南距國民黨軍駐地都只有一二十公里,是第16旅旅部所在地。在塘馬村及周圍的村莊里,還駐扎著蘇南黨政機關,以及醫(yī)院、被服廠、修械所等后方單位。第16旅旅部特務連、第48團第2營等戰(zhàn)斗部隊500余人在這里負責警衛(wèi)。
11月28日拂曉,日軍第15師團調(diào)集步、騎、炮兵3000余人,偽軍800余人,坦克10余輛,自句容、天王寺、金壇、薛埠一線,分東北、西北、西南三個方向,在大霧掩護下長途奔襲,直逼塘馬村。
當時,塘馬村正在召開蘇南抗日根據(jù)地各縣黨政軍干部會議。第16旅所轄的第46、第47團都遠離塘馬,黨政軍干部雖有1000余人,但戰(zhàn)斗人員不足300人,情勢岌岌可危。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能否安全轉(zhuǎn)移,直接關系著蘇南地區(qū)能否繼續(xù)堅持抗日斗爭,也將對華中戰(zhàn)局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。旅長羅忠毅、政委廖海濤果斷命令部隊進行反擊。
經(jīng)半小時激戰(zhàn),第48團第2營第4連斃傷日軍數(shù)十人。第2營營長黃蘭弟判斷邵笪里是敵主攻方向,在步兵之后,騎兵和坦克定會接踵而來。他隨即率第5連向第4連方向增援。20分鐘后,百余日軍騎兵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向第4連陣地直沖過來。黃營長沉著指揮,率兩個連官兵集中火力將敵騎兵打退。
上午8時許,旅領導在塘馬村劉家祠堂召開緊急會議,研判形勢并作出部署:第48團第2營在西、團特務連在南、旅部特務連在東北,繼續(xù)抗擊尾隨日軍,由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王直負責率領旅部及蘇南黨政機關轉(zhuǎn)移,并從第48團第2營第6連抽調(diào)2個排掩護機關撤退。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留下來指揮部隊阻擊日軍。
9時許,日軍集中兵力向塘馬東南1.5公里的王家莊進攻。旅部特務連和第48團第2營(欠第6連2個排)集中收攏到王家莊,形成“拳頭”猛擊并拖住敵人,以掩護機關人員繼續(xù)向東轉(zhuǎn)移。此時,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,多路合擊、輪番進攻。我第4、第5連連長先后犧牲,戰(zhàn)士傷亡也非常大。
這時,日軍又一次猛沖上來。旅長羅忠毅振臂高呼:“共產(chǎn)黨員、青年團員站出來,同志們,跟敵人拼了!”幾十名重傷員奮力拿起武器與日軍白刃格斗。此時,羅忠毅身邊只剩6名戰(zhàn)士,戰(zhàn)場形勢異常危急。警衛(wèi)班長建議突圍,但羅忠毅說:“機關還沒到達安全地點,必須堅守到天黑。”當日軍再次進攻時,羅忠毅不幸中彈倒在血泊之中。這更加激起第16旅官兵血戰(zhàn)到底的滿腔怒火。
戰(zhàn)斗激烈進行著,而此時,駐守溧陽的國民黨軍卻突然后撤讓開陣地,致使日軍直逼王家莊前沿陣地。第16旅陷入四面被圍的境地。政委廖海濤臨危不懼,指揮部隊繼續(xù)頑強抗擊。突然,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腹部,鮮血瞬間染紅了軍裝。此時,隨隊的醫(yī)務人員已全部犧牲,無人會包扎搶救。廖海濤把第2營營長黃蘭弟喊來,忍著劇痛向他當面交代:“部隊由你指揮,拼死突圍,到溧水找第46團……”說完,他懷著對部隊和戰(zhàn)友的不舍閉上了眼睛。王家莊戰(zhàn)斗持續(xù)了近6個小時,打退日軍10余輪攻擊,為黨政機關安全轉(zhuǎn)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。
當時,轉(zhuǎn)移的機關隊伍向東疾進,剛過西陽村和陸甲,就遭到甓橋之敵的炮擊。日軍分兩股由甓橋西北出動,向我側后迂回。負責掩護的第48團特務連在西陽村掩護阻擊,由于地形不利,敵眾我寡,連隊傷亡較大。后方機關撤到陸甲附近,又遭遇200余名日軍襲擊。第6連兩個排奉命反擊,掩護機關繼續(xù)轉(zhuǎn)移。
15時許,第2營第6連、團特務連擔負掩護任務的官兵,與后方機關在戴家橋、清水瀆附近匯合,臨時組建成一個守備連,堅守戴家橋。不久,日軍向戴家橋進攻。我軍官兵拼死抵抗,連續(xù)打退敵人3次進攻,致敵傷亡慘重,為下一步突圍贏得了時間。
當晚23時許,我蘇南黨政軍機關千余人在旅參謀長王勝、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王直兩名同志率領下,從日偽結合部間隙中成功突圍,進入金壇、溧陽邊黃金山地區(qū),次日晚安全到達溧水縣白馬橋一帶,與第46團會師。
塘馬戰(zhàn)斗,新四軍第16旅以270余名指戰(zhàn)員犧牲為代價,斃敵500余人,粉碎了日軍摧毀第16旅旅部和蘇南黨政領導機關的企圖,掩護蘇南黨政機關千余人突出重圍,為我黨我軍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。